2020年10月7日 星期三

給女兒的信:你是什麼人,就會吸引到什麼另一半!

女兒:

最近一個男鄰居交女朋友,而且女方似乎懷孕,也即將結婚了。

這個男生離過婚,要養兩個兒子,還從小被父母寵壞,所以個性跋扈、張揚、脾氣不好,又不太尊重長輩(之前曾跟同公司的長輩發生嚴重爭吵),甚至我懷疑他交友圈也不單純,因為我曾接過警察的電話,主要是問他的事。

不過,這樣的一個人,一有對象,甚至「可能」要結婚,所以姑姑納悶說,他這種人也有人喜歡哦?

其實,也不意外,因為子曰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」每個人再差,也還是有優點,端看你是否用心觀察。所以,也許他有什麼優點,只有他另一半才了解,畢竟我們跟他也不熟,也不甚了解。

再者,這個世界「大多數」的人還是有姻緣的,除非你自己排斥,或是真的福報不足,否則,多數人伋有人喜歡,即使你長得「抱歉」、「愛國」,還是會有姻緣。

特別是日久生情。一開始也許看不順眼,甚至討厭,但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。相處久了,明白這個人後,反而漸漸喜歡上,這就是一種緣份。

換句話說,什麼樣的人都有人喜歡,就連老爸這種沒外表、沒身高、沒內涵、沒什錢,也曾被五個女生喜歡過。可見,每個人多少都有桃花運的,就看妳是否好好珍惜、把握了。

然而,妳會發現,什麼樣的人,真的就會喜歡什麼人,或是吸引到什麼人,也就是物以類聚,英文叫「like attracts like」。

這就是吸引力法則,你是什麼人,自然會吸引什麼人過來。

就像老爸會喜歡讀「四書五經」的女生,也喜歡會彈鋼琴的女生,更喜歡生活簡單,重視內在心靈的女生,但很難喜歡空有美貌,又樂驕樂、樂佚遊、樂宴樂、愛慕虛榮、重物質的女生。

所以,喜歡這位男鄰居的女生,我只看過幾次,沒聊過天,也不知她人品如何,不過按照吸引力法則,我看可能跟他相去不遠,至少福報值是差不多的。

(男女朋友、夫妻兩人會在一起,都是福報值差不多,才會走在一起)

*****

所以女兒,如果你想交到好對象,包括一個擁有好的品德操守、孝順父母、志氣高、廣大胸襟、前途似錦的另一半,那妳不是到處去相親、去找這種人,而是先把自己培養成這種人!

因為物以類聚。

況且,為何總要這麼貪心,總想找到最完美的?天下其實沒有最完美的對象,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對象。

所以,我們找對象,千萬不能把標準定在百分之百,因為天下沒這等人,有的只活在妳的想像世界裡。

就算真有零缺點、完美的人,搞不好人家還看不上妳,甚至妳沒有福報去消受啊!就算僥倖妳跟他在一起後,突然發現他某些習慣,妳無法忍受,那妳還能接受嗎?短期就算可以,那長期呢?

所以,標準切勿設太高,只要沒有重大過失,小缺點我們都可以接受,就行了!

此外,我們希望找到好的另一半,別人也希望找到好的對象,所以推己及人、將心比心,先把自己變好, 成為對方可以匹配的人,或是成為配得上對方的人,不是更加有責任感?

總之,想要找好對象,還是先把自己德行變好,自然吸引好人家。換句話說,從小就要開始培養讀經。

★為什麼要讀經呢?

因為我們生而為人,就要先做好人,如果連人都做不好,還談什麼濟世天下、振興中華傳統文化?那要以誰為榜樣呢?自然以佛菩薩、聖賢為榜樣,所以我們要讀經,從經典中跟這些佛菩薩、聖賢交流。

我們利用每日讀經,來潛移默化思想、言語、行為,自然能提高氣質、德性、智慧。

★那要讀什麼經好呢?

●儒家:

《弟子規》、《小兒語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、《詩經》、《易經》。(這幾本是最低限度要讀的)

也許妳會問,為何要讀《弟子規》、《小兒語》這種童蒙讀物?

因為《弟子規》是教導妳日常生活的為人處事原則,不是妳想怎麼樣,就怎麼樣,若真如此,這就是順著習氣而活。一旦人被習氣擺步,就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情、說出懊悔的言語,這就是智慧不足。

所以,人要教育,就是這道理。

然而,《弟子規》不只是讀、背,更要在生活上落實,就像《小兒語》說的:「讀聖賢書,字字體驗,口耳之學,夢中吃飯。」只是讀,沒有落實,還是沒有用。所以生活上落實《弟子規》、《小兒語》,再配合讀誦四書這些「大經典」,自然更能領悟經典的意涵。

讀《弟子規》還有一個原因是,有的學生讀四書五經,會覺自己了不起,懂得比父母多,就變成不夠恭敬,甚至變得驕傲,就像《弟子規》說:

「不力行,但學文,長浮華,成何人;但力行,不學文,任己見,昧理真。」

蔡禮旭老師曾說過一個故事。

有一個奶奶常常在親朋好友面前,炫耀孫女英文很厲害。某天,奶奶又叫孫女在長輩面前唸英文單字,孫女也照做,但突然孫女反問奶奶,「書本」的英文怎麼說,奶奶回說她不知道,結果孫女竟罵:「奶奶,妳怎麼這麼白痴!」

女兒,妳看,這就是從小沒有培養小朋友的德行,沒有教小朋友做人應有的禮節。

其實大人責任最大,整天炫耀小朋友有多棒、多好,不但助長小朋友驕傲心,更消耗小朋友的福報,因為都被人讚美完了。

何況,小朋友心態容易演變成,學這個就是要用來炫耀的,看我多厲害,容易變得目中無人,這也就是孔子說的:「古之學者為己,今之學者為人。」

所以家長適時讚美小朋友就好,不要太過度,以免小朋友小小年紀就過度膨脹自己。

所謂德才兼備,德為什麼要放在才的前面,因為道德、品德比才能更重要。一個人有德有才,當然最好;有德無才,也許是平凡人,但至少不給社會添亂,何況有些才能是可以後天培養的;一個人有才無德,那危險了,人容易自以為是,唯利是圖、利慾薰心,哪天出賣公司、背叛國家,也毫不意外。

所以,德行很重要!

●道家:

《三聖經》(《太上感應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、《關聖帝君覺世真經》)。

這三部經,都是在講成聖成仙的標準,包括因果報應,以及人的起心動念,能改變命運(所謂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);所以想要命運好、生活順利,甚至死後升天,平日的一思一念、一舉一動、一言一行,都要謹言慎行,並按照《三聖經》標準來做。

另外,再加一個《了凡四訓》!

很多人求神問卜,希望自己各方面都好,這無可厚非,但《了凡四訓》教導我們,改變命運,不是向外求,而是自我檢討、改變!

袁了凡本來算命說他命中無子、無官位,後來他完全改變過去不對的念頭、行為(這就是修行的真諦),並廣行善事、配合每日念準提咒,後來竟然有了兩個兒子,也當了縣長,甚至還延壽了20年。

子曰:「君子求諸己,小人求諸人。」孟子: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。」

女兒你看,袁了凡改變命運的過程,不就是孔孟聖賢教導我們的這兩句話嗎?:D

說到《三聖經》跟《了凡四訓》,也令我想到淨空法師的師祖---清朝的印光大師。印光大師在文鈔中,不斷提醒大家要多讀《太上感應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、《關聖帝君覺世真》、《了凡四訓》、《安士全書》。

(《安士全書》,主要講解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、戒淫、戒殺、唸佛往生極樂)

淨空法師說,印光大師在世時,印了三百萬冊的《了凡四訓》、《太上感應篇匯編》、《安士全書》。據淨老說,他當時不明白,為何印光大師是一代佛門大德,怎不印佛書,要這些善書?

後來仔細一想,突然明白印老的用心良苦,因為世道人心不古,倫理道德低微,用佛門的書來勸世太慢,直接用因果善書來教化,效果最大,因為人家一看就懂,起心動念不敢做壞事,這個教化功能最快。

可見印老的一片苦心!

所以,這幾種善書,我們在讀儒書之餘,不妨多讀,以便警惕自己。

●佛經:

女兒,讀儒道書之餘,老爸還是希望妳多念佛經、念佛。

因為雖然讀儒道書、行儒道書,能成聖賢、成仙,但畢竟伋在六道內,還無法跳脫輪迴。而我們念佛、念經、解經、行經、發願往生,卻有機會超脫六道,往生極樂世界,待未來修練成佛時,再倒駕慈航來普渡眾生,這才是我們應有的大願。

所以,老爸希望妳有空不妨多念佛經、念佛,或是每日有固定的定課就好。

況且,念佛念經,得佛力加持,能大量累積功德,更能逢兇化吉、萬事順利、心想事成、消除業障、身體健康、身心安樂,這都是念佛念經的好處。

老爸自從念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》、《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》後,真的心想事成,像是突然想讀什麼佛經,上網一找,很快就找到有人在免費結緣,而且有時只剩一本,我剛好是最後結緣的人。這情形發生過兩次。

不然就是出去玩,找停車位,偏偏別人找不到,就我輕鬆找到位子。

或是電腦突然出現,卡在開機畫面的問題,對於我這電腦白痴,可說是世界末日,但好在努力祈念後,總能上網找到解決答案。

以及有「風評不好的客人」向我們借重要東西,說今天會還,但快下班了卻還沒出現,很怕他會忘記或跑掉,結果認真祈念下班前快來還,最後也真的有來還。

真的很感謝佛菩薩加持保祐呢!

至於要念什麼佛經好呢?

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》、《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》、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、《八大人覺經》、《觀世音普門品》、《無量壽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、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。

以上這幾種,專攻一部就行了。

*****

女兒,等妳長期讀經後,必能改變妳的眼界、胸懷、思想、言語、行為、氣質、靈魂,變得更有人生智慧,更懂得自己人生的道路,最終成為恭良溫檢讓的女孔子,即使達不到孔子的聖賢境界,至少做個賢人君子總可以吧?

那我們剛提到吸引力法則,妳想想,等妳成為知書達禮、內外兼具的窈窕淑女,那自然能吸引到君子的喜愛與追求囉!

更重要的是,因為妳飽讀詩書、品德高上、智慧過人,自然能選出真正適合妳的另一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