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兒,
今天老爸要分享,如何找到好對象!
找對象,不是高富帥,就是幸福保證,這是天大錯誤,否則你看很多女藝人,嫁給高富帥的有錢人,卻常常傳出婚姻不幸福、鬧離婚的。
所以,找對象,首看人品、品德、德性,因為這些隱性的優點,才是長久一輩子。
最重要是,真心愛妳、對妳好的人!
(當然,如果一個高富帥,真心愛妳、又有好的德性,這太難得了,這又另當別論了。)
女兒,真正的好對象,是自己感召來的,所謂「龍交龍、鳳交鳳,老鼠的兒子會打洞。」意思就是物以類聚。
換句話說,妳是什麼樣的人,自然吸引、感召什麼另一半。
所以,想要找到好對象,必須先提升自己的德行,並落實八德(孝悌忠信禮義廉恥)。當德行一提升,自然感召到同類人。
●那妳可能會問,如何提升德行?
最簡單就是落實《弟子規》、《小兒語》、《常禮舉要》、《太上感應篇》!
對,就是小朋友在唸的《弟子規》。
很多人會說,那不是小朋友在唸的嗎,怎麼大人要唸這個?不是老古板了嗎?與其唸《弟子規》,不如唸四書五經!
其實,《弟子規》是教做人做事的道理,如果人沒做好,書讀再多,也沒有用。
淨空法師說,四書五經是開花結果,但《弟子規》是根。沒有根,就流於不切實際。很會講,很有學問,但實際做不到,等於沒用。
如同《弟子規》所說:「不力行,但學文,長浮華,成何人。」
學了一堆大道理,但沒有去實踐,就成為浮華不實、虛有其表。
女兒,所以,《弟子規》是用來實踐,不是用來背的,而是一條條用來對照自己有無做到,就像功過格一樣。
至於《小兒語》、《常禮舉要》,都是在教導日常生活中,應對進退的道理。
《太上感應篇》,則是教導因果教育。
現代人最缺乏因果教育,所以做人做事,肆無忌憚,胡作非為。
太上: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;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。」
你是福是禍,都來自你的起心動念、言行舉止中。
所以孔子:「君子求諸己。」孟子: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。」
就是要告誡大家,自己,就是最大命運的主宰者。因為你的際遇,好與不好,都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。
一個相信因果的人,他一言一行、一舉一動,自然會收斂,否則,做人就會狂妄自大,自然災禍就來了。
很多人一輩子不遂,還找不出原因,真該好好研究一下古人的經典,因為暗藏很多改變命運之道。
*****
女兒,剛提到,培養好德行,先從研讀、落實經典開始。當妳落實經典後,德行自然慢慢提升,自然感召跟你同類的另一半。
但所謂感召,也不是整天坐在家裡,等另一半從天而降,妳可以多參加活動,認識新朋友,自然增加認識對象的機會。但參加活動,絕不是去酒色場所,而是正規一點的場所。
然後,還有一個殺手鐧!
就是,當妳認識一個對象一段時間後,妳可以雙手奉上一本《弟子規》給對方,聽他對《弟子規》有什麼看法,如果他馬上搖頭說,現在什麼年代了,還在看這個?
那恭喜妳,妳逃過一劫了!
《弟子規》所教的,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理,他不懂還排斥,表示這人福報不足,所以就要考慮是否要進一步交往了!
不過,也有可能他真沒看過,自然不知內容,所以不妨請他回去讀幾天,過幾天再問他的想法如何。
如果他還是不認同,那就真的要考慮是否要交往了。
然而,假如他說,《弟子規》很好,很認同《弟子規》,也不要高興太早。現代人都很會講,講一套,做一套,很容易矇騙人。所以,伋要先觀察。
孔子教我們視人的方法:
「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。人焉瘦哉?人焉廋哉?」
(孔子說:先看他所做的事,觀察他的動機,再審察他做事後的態度,這樣觀察下來,一個人的好壞如何隱藏呢?)
換句話說,當他說《弟子規》好時,還要看他有無落實,或努力想落實,有朝這方面努力嗎?如果還是依然故我,那就成了道貌岸然!
不過,現在認同《弟子規》的年輕人很少,如果他第一步大力稱讚,但尚未落實,這個人還是可以考慮的,因為至少理念相同,思想、行為,可以慢慢去引導、改變他。
所以,《弟子規》可說是找對象的照妖鏡!
此外,找對象,不能只看對方一人,還要多了解他父親、阿公那代,乃至家族,是從事什麼職業、為人如何。
為什麼?
因為,《易經》: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;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」
一個人,乃至一家,做很多善事,必有多餘的福澤,可以庇蔭後代子孫,所以,往往子孫都很發達;若是一家做惡太多,子孫往往有很多災禍。
你看孔子的外公很有智慧,他要嫁女兒時,已先明白叔梁紇的家族做了很多善事,祖宗是有德行之人,其後必出聖賢人,所以才把女兒嫁過去。果不其然,出了孔子這個至聖先師大聖人!
女兒,所以要嫁的好,也是一門學問呢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