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游問孝,孔子說:「現在的孝順,認為只要贍養老人。即使是犬馬,都會得到飼養。不敬重,有何區別?」
*****
女兒,孔子這句話很精闢吧!
現在社會,這種現象確實普遍,令人驚訝的是,竟然是孔子時期講的,距今已是二千多年了!我的天啊,該不會孔子能未卜先知?
你看,聖人就是聖人,能夠洞察古今,明白一切。
言歸正傳,現在的小孩,把父母當朋友,長大後,以為只要供父母吃住,就算是孝順了;殊不知,孝順要養其身,更要養其心,要照顧到心理層面,而不是只用物質去應付。
我舉常見的例子,像是父母老了、病了,需要人照顧,家中兄弟姐妹常會輪流照顧,這星期住大兒子家,下星期去二兒子家,再下星期又換到三兒子家,你看,這叫老人怎麼能適應、安頓?對養病也不好吧?
其實,如果夠孝敬,一個兒子承擔照顧就好,其他兒子如果真過意不去,可以常買東西過來探望,重點是,不要讓老人跑來跑去,感覺好像被踼來踼去,這種感覺非常不好。老人也會覺自己是累贅,內心常往負面想,反而不利養病。
大家也不要覺得不平衡,為什麼都是我在照顧,其他人都不用付出?
不要有這種想法,照顧老人,是子女應盡的義務。父母辛苦拉拔你長大,現在正是報恩之時;孝敬、照顧老人,更是積福,也能做好榜樣給兒女看,以後兒女長大,自然也會懂得孝敬你。
你看那些好好照顧父母的,通常家道不會太差,兒女都比較有出息,就是這原因。
蔡禮旭老師講過兩個故事。
康熙五年的時候,有一個人叫袁午葵,這個人非常熱心,愛幫助別人,特別尊重老人。有次他得知,有位老太太六十歲沒人照顧,很可憐,他二話不說,就把老人接來家裡住,好好照顧她。後來老人的先生也來了,袁午葵一樣悉心照顧,而且照顧了二十年,最後老太太八十歲安祥往生。
(沒有血緣關係,能如此孝養,這真是菩薩啊,老爸也做不到這樣)
有一次,袁午葵的僕人在燒水,燒完水後,就直接將火炭倒在木桶,導致木桶燒起來,釀成火災。
剛好袁午葵的女兒生病,在隔壁房間睡覺,眼見女兒就要被燒死了,但她女兒突然夢見在她家住了二十年的老太太,用指甲在刺她的臉,她驚醒後馬上大聲尖叫。他爸爸聽到她叫聲,趕快跑來救她。此時,木桶早已燒掉、床都燒到一半了!
你看,這就是好人有好報,這位老太太很感謝他,所以一直守護著他們。
第二個故事,一個叫王彬的人,從小體弱多病,總覺自己壽命不長,但他非常尊重老人。在路上看到老人,一定給他鞠躬,或攙扶、或讓路。
老人跟他在一起,都非常安心、快樂,也因為如此無畏布施,所以他身體慢慢強壯,最後活到九十三歲呢!
*****
女兒,看完,終於了解孝敬老人的好處了吧?老爸以後老了就靠妳了XDD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