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

《論語》的道理竟跟《藥師經》相似?

最近解《論語》,又有一個小體悟。

先看這句:

子適衛,冉有僕。子曰:「庶矣哉!」冉有曰:「既庶矣。又何加焉?」曰:「富之。」曰:「既富矣,又何加焉?」曰:「教之。」

孔子說,要先使人民富裕起來,再使他們受教育。

我突然想到,這不就跟《藥師經》中,藥師佛發的大願類似嗎?先解決對方的基本需求「飲食問題」,再循循善誘去開導對方:

第十一大願:願我來世得菩提時,若諸有情,飢渴所惱,為求食故,造諸惡業。得聞我名,專念受持,我當先以上妙飲食,飽足其身,後以法味,畢竟安樂而建立之。

*****

為什麼孔子說,要先讓百姓富足再教育呢?又為什麼藥師佛不直接對飢渴所惱的窮人,直接說法開導?

因為人民如果都快餓死、活不下去了,誰還有心思聽你在那邊子曰、佛曰?

這令我想到,日常待人處事時,不論是家庭、學校或職場,如果我們想改變對方,或希望對方能心甘情願按我們的想法做事,是否能先站在他的立場想事情,先幫他解決他的煩惱,他覺得你真心在關心他,也許他會比較想接受你的意見,而不是劈頭就說:「你要這樣、那樣...」

又像銷售一樣,你的產品,能真正解決對方的問題,人家才會想買;而不是一味標榜我的東西有多好,或是見人就亂推銷。因為,我根本不需要,你東西再好也沒用啊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